關稅戰+低水位,歐洲港口大擁堵!
受到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政策反復不定的影響,加上高溫熱浪導致德國萊茵河等河流水位下滑,歐洲港口出現新冠疫情以來最嚴重的擁堵狀況。其中以鹿特丹、安特衛普與漢堡等主要港口堵塞最為嚴重,且此危機預估還會持續好幾個月。
歐洲主要貨柜港口面臨嚴重運營危機,擁塞與延誤情況日益嚴重。丹麥航運巨擘馬士基(Maersk)已宣布,自6月25日起,旗下TA5跨大西洋航線將完全跳過鹿特丹港。
安特衛普港口官員形容目前情況是「新冠以來最嚴重擁堵」,貨柜停留時間超過8天,碼頭吞吐量已達極限。這次危機可歸咎于多項因素,包括川普多變的關稅政策迫使航運業者頻繁調整全球航線,以應全球貿易流向的劇烈變化。
大宗商品貿易商6月30日表示,熱浪導致萊茵河水位下滑,除了阻礙航運外,船只無法滿載,需額外附加費用,也令貨主運費成本增加。貿易商指出,低水位限制了杜伊斯堡(Duisburg)與科隆(Cologne)以南的萊茵河運輸。
在萊茵河最窄、最淺的「咽喉點」考布(Kaub),貨船只能裝載約50%貨物。在杜伊斯堡與科隆,貨船僅能裝載40%~50%貨物。萊茵河是谷物、礦產、礦砂、煤炭與石油產品(包括暖氣用油)等大宗商品的重要運輸路線。水位過低導致航運公司對運費加收附加費,以彌補船只無法滿載的損失。這也增加貨主需動用更多船只來運輸貨物,進而提高成本。
貿易商表示,貨物雖可運送,但需由多艘船只分擔原本一艘船的運量。目前并未見到水位回升跡象,擔心水位恐進一步下滑。
德國部分地區本周料再次出現嚴重熱浪,包括萊茵河區域在內,科隆氣溫估計高達攝氏40度。類似情況過去便發生過。2022年夏天,干旱與熱浪導致萊茵河水位偏低,令德國企業面臨供應瓶頸與生產問題。
分析師警告,港口擁塞狀況可能持續到至少8月,旺季壓力將導致貨物運輸延誤情況更嚴重,運送成本變得更高。
- 集運市場承壓前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