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邊訂新船一邊買二手船,地中海航運瘋狂加運力引發擔憂
全球航運業已經恢復至弱平衡態勢,但船公司買船的慣性猶在,尤其是新晉“船王”地中海航運,訂造新船規模高達181萬標準箱(TEU),在所有船公司里排第一,并且持續在二手市場“掃貨”。近期,地中海航運又從德翔海運手中購買了2艘集裝箱船,并從塞浦路斯海運公司購買了1艘集裝箱船。
咨詢機構ALPHALINER的數據顯示,自2020年8月以來,地中海航運總計購買了超過290艘二手船。而在業內人士看來,地中海航運可能很快要購買超過300艘二手船了,這是航運史上前無古人的事件。
2022年12月,地中海航運的集裝箱運力超過馬士基航運,躍居全球第一。截至2023年2月,地中海航運運力規模超過460萬標準箱(TEU)、馬士基運力規模超過420萬TEU、達飛輪船超過330萬TEU、中遠海運集團、赫伯羅特、長榮海運、海洋網聯船務均超過150萬TEU。
有業內人士分析,船公司不斷買新船的其中一個原因是,新環保規則下,一批老舊的船型將失去競爭力,逐漸被淘汰。
在此前很長一段時期內,航運市場都比較慘淡,造船業也缺少訂單。英國造船和海運業分析機構克拉克森數據的數據顯示,自2013年造船業進入慘淡期以來,全球船隊的老化速度在不斷加快,平均船齡上漲了2.5年,超過12年。在航運業向綠色低碳智能轉型的過程中,需要進行大規模的船隊更新,老舊船舶放慢航速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,但會影響運力周轉,同時老舊船的拆船率也會上升。
目前,船公司訂購的新船大部分都使用更為環保的新型燃料,比如今年2月初,達飛輪船就與韓國船廠簽約訂造了12艘1.3萬標準箱甲醇雙燃料船。此外,中國船廠的液化天然氣雙燃料集裝箱船訂單也已經排到數年以后。
不過,以地中海航運的擴張規模來看,新舊船的迭代更新顯然無法解釋全部。地中海航運首席執行官索倫·托夫特近期表示,通過供應鏈危機,世界已經覺察到了物流和航運業的重要性,世界將繼續全球化,但供應鏈會更加分散。他強調,地中海航運近年來在更新船隊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,并將繼續注入數十億美元,以確保其能夠繼續成為客戶的長期合作伙伴。地中海航運更傾向于運營自己的船舶,并且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看到船隊中租船的比例下降。
“地中海航運是家族企業,所以我們考慮得非常長遠,對我們而言,這是關于如何建立下一個53年的歷史,而不僅僅是下一個季度。”索倫·托夫特說。
只是,僅靠首席執行官的只言片語,許多人并不覺得解渴,對于地中海航運運力已經第一,但還在瘋狂訂新船、買二手船這一現象,有人表示擔憂。“其他船公司都是比較透明的,比如說上市公司會公開財報,大家知道企業的財務狀況,知道企業的戰略目標等,但地中海航運是家族企業,我們不知道他的底子到底有多少,他的真正意圖很多只能靠猜測。”一位航運企業人士表示。
該業內人士認為,地中海航運目前瘋狂買船,可能是為了增加未來博弈的籌碼。近兩年船公司都賺了不少錢,現在全球貿易需求回落了,如果要打價格戰,大家都有足夠的錢燒。
根據往常的慣例,亞洲到美國的長約一般是每年五月份簽訂,對于船公司來說,即期價格影響并沒有那么大,大客戶的長約更為重要,今年五月份的長約能否覆蓋油價、船員工資等變動成本很重要。
對于外貿企業來說,集運價格的走低是好消息。但市場總是環環相扣,外貿企業與船公司本質上是共生的關系,如果全球航運市場經歷大洗牌,那也勢必會影響到他們的進出口貿易。目前,全球最大的航運聯盟2M聯盟(地中海航運和馬士基)已宣布將于2025年解體,現有的航運聯盟框架將發生深刻變化,全球航運市場的不確定性正在增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