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4年首次出現單季度虧損,達飛公布財報
全球第三大班輪公司--法國達飛輪船(CMA CGM),23日發布了其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的財務報告。令人關注的是,該公司去年第四季度陷入虧損,虧損金額達到9300萬美元,這是四年來首次出現單季度虧損。這一虧損與前一年同季度30.4億美元的盈利形成鮮明對比。
達飛輪船在聲明中解釋,虧損的主要原因是運價回落以及消費者需求的疲弱。此外,公司還面臨著紅海危機帶來的成本大增,這使得全球海運公司的經營環境充滿動蕩和不確定性。
達飛輪船的首席財務官Ramon Fernandez指出,紅海問題迫使貨船改繞行好望角,導致航程增加兩周,并產生大量額外費用。盡管航運運價自去年11月中以來有所上漲,但仍無法抵消這些額外成本。
除了紅海危機,達飛輪船還面臨著運力過剩的問題。航運巨頭馬士基此前已發出警告,稱大量新船的交付使得全球運力供應超過預期需求。達飛輪船預計,今年將有額外8%的集運運力上線,與去年的增幅相近。
盡管面臨諸多挑戰,達飛輪船仍在努力尋找解決方案。公司表示,如果能獲得法國戰艦的護航,可能會考慮重新穿越紅海航行。然而,目前大多數航運公司仍選擇繞道,這意味著需要增加停靠點、燃料費和維護費,同時還要負擔租借額外船只進行維護服務和更高的保險金。
值得注意的是,盡管面臨虧損,達飛輪船在疫情期間因海運需求大增而獲利。公司利用這筆資金進行了業務多元化和增設物流業務,包括2022年收購美國英邁國際的CLS業務、投資Colis Privé、收購專門從事汽車物流的GEFCO,2023年達成收購波洛萊物流(Bolloré Logistics)。然而,這些策略并未能阻止頹勢,去年全年公司的營收下滑近37%至470億美元,全年凈利下滑21%至36億美元。具體來說:
Q4財報:
2023年四季度,營收同比減少了37.4%,降至105.7億美元。同時,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(EBITDA)也同比下降了82.4%,至10.0億美元。EBITDA利潤率更是同比下降了24.3個百分點,僅為9.4%。集團在這一季度出現了虧損,凈利潤達到了虧損0.9億美元,與2022年同期的30.4億美元相比,減少了31.3億美元。
2023全年:
2023年,集團的總營收為470.2億美元,同比減少了36.9%。EBITDA為90.1億美元,同比下降了72.9%。EBITDA利潤率也同比下降了25.5個百分點,降至19.2%。此外,集團的凈利潤也出現了大幅下降,由2022年同期的248.8億美元減少至36.4億美元,同比下降了85.4%。
海運業務:
2023年全年,海運業務總營業收入同比減少46.8%至313.9億美元;EBITDA為74.0億美元,同比減少76.6%;EBITDA利潤率同比下降30.1個百分點至23.6%。達飛海運完成箱量2185萬TEU,同比增長0.5%。單箱平均運費為1437美元,同比下降47.0%。
物流業務:
2023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52.1億美元,同比減少5.5%;EBITDA為13.8億美元,同比增加12.5%;EBITDA利潤率同比增加1.4個百分點至9.0%。
展望未來,Ramon Fernandez表示,目前要提出明確的2024年展望非常困難,因為環境波動幅度和不確定性都非常大。然而,他補充說,唯一令人樂觀的是,貿易量正在回升。這一積極信號可能為公司未來的復蘇提供一線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