穆迪:紅海航運危機并未推高通脹 船舶供應充足且需求疲軟
當地時間周四(2月22日),國際評級機構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分析師表示,盡管紅海局勢緊張導致航運成本上升和貨物運輸延誤,但由于需求疲軟和船舶供應充足,這場危機并未推動通脹。
自去年11月以來,也門胡塞武裝組織持續襲擊紅海及其附近水域的船只,迫使多家航運公司暫停紅海航線,改道繞行非洲大陸南端的好望角,而這要多花費25%的時間。
紅海連接地中海和阿拉伯海,蘇伊士運河—紅海是全球最繁忙的航道之一,正常情況下,全球約13%的海運貿易和10%的海運石油運輸都要經過蘇伊士運河。
遠離紅海航線固然可以讓船只和船員免于被襲擊的風險,但同時也意味著燃料成本和保險費用的大幅增加。航運成本的上升引發了市場對通脹重新抬頭的擔憂。
然而,穆迪運輸業分析師Daniel Harlid表示,預計這些船只改道不會對通脹產生巨大影響,因為它們不是由需求驅動的。
由于航行時間延長,船只返回出發地的速度較慢,因此在非洲周圍重新安排航線需要增加6%到10%的船只,這使得一些航線的按需即期運價上升了100%以上。不過,航運專家預計,價格將很快回歸正常水平,因為從去年開始,全球航運業的總運力正在增加。
海事數據公司Clarksons Research的數據顯示,集裝箱航運業的總運力將在2023年和2024年增長7%至8%。
相較于其他航運業,紅海對集裝箱航運業更為重要,每年通過紅海的集裝箱約占全球海運貿易的20%。
目前來看,包括汽車業在內的行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沖擊,但這次危機的影響尚不足以和新冠疫情對供應鏈的沖擊相提并論。新冠疫情是導致歐美通脹出現歷史性飆升的主要原因之一,美聯儲和歐洲央行至今仍處于抗擊通脹的貨幣政策緊縮周期中。